【全域旅游】贺江探幽

发文时间:2021/3/1 18:51:00

浏览次数:

弯曲曲/静幽幽/温柔柔/轻飘飘

仿如一片霓裳飘人间

这里是

蜿蜒如巨龙,绕于群山之中,浩浩荡荡飞向前方;河面又似平镜,将无尽的山色照于其中。山为伴,水为神,河面小舟点其韵。这是我们的大美贺江……

贺江从哪来?

图片1.png 

▲碧道画廊贺江。欧镜晖 摄

贺江,古称封水,它有两个主要源头。

 

一是富江。富江的主源在都庞岭南麓富川县麦岭镇的麦岭河,向南流经城北、富阳注入龟石水库后,经富川县沿东下钟山,流入贺江统称为临水。

 

二是桂岭水。主源在萌渚岭南麓的大宁河,向南流经桂岭、大宁至贺街东南流入贺江,统称为贺水。临贺两水交汇之后才称为贺江,向北面南流经贺县、信都、封开注入西江。流域全长为433公里。其中,封开境内流域全长196公里。

 

源远流长的故事

图片2.png 

▲日出第一湾。张彬池摄

 

贺江形成于更新世,由距今5亿年前的寒武系砂页岩地貌所构成,是一条很古老的河流。经专家考证,贺江是从海拔约200米的峰顶面向下侵蚀,继承原已形成的弯曲河道下切而形成的。因为其深切曲流谷地内还断续地保留着第一至第三级河流阶地及其晚更新世冲积层面。

 

按照岭南地区河流阶地构造抬升速度为一万年接近一米计算,海拔200米的峰顶面约在上新州未或早更世末初期形成。是这一期间所遗传下来的河谷,地理学上称之为遗传谷或叠置谷。

 

01

九曲十八弯

 

在整个贺江流域中,发育着深切的“蛇曲”地貌。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白垢至江口这一河段。经测定,该河段16.8公里(直线距离),弯曲有序(S)的河湾就有15个,弯曲的河道长达50公里。其弯度率为3,比长江平原曲流的2.74还要大,这在国内的河流中是极为罕见的,为全国之最。

 

这种现象表示着地壳上升,古代“蛇曲”形态切入地面保留下来的,地理学上称之为“嵌入曲流”,年龄在200万年左右。证明了当时的地面亦即是今日的“蛇曲”平原地表,河道弯曲流动着的热带气候地区。后来地壳上升、河道下切,才形成今日的贺江只有150-200米宽度,两岸古平原变为红土谷地。

图片3.png 

 老牛阿杰 摄

 

02

“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通道

 

贺江是秦皇汉武定南粤、教化两广的主干交通要道,是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最早的交通枢纽。

 

秦汉时期,合浦、除闻、广州等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进出口贸易的货物溯西江经广信通贺江北上,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对接通道,是古岭南政治、文化、经济的重要交通动脉。

 

贺江流域文化是粤语的发源地、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珠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4.png 

▲ 莫献绪 摄

 

贺江之灵

图片5.png 

水是贺江的灵气、生命之源泉。贺江从源头顺流而下,清澈见底的江水,形成了旖旎多姿、秀丽如画的河流,构成贺江优美的水景。

 

“江水因山成曲折,江流随地作低平”,随着地形的变化,在封开境内形成了九曲十八弯的飘带状,江流及沿岸变换出国内少有的回环形滨河景观。

 

或如贺江沿岸山乡僻静,清江漫流;或如江流绕过阡陌人家、鸟语花香、稻田翠竹、美不胜收。

 

无论在江边独坐,在浅滩嬉戏,在水边漫步,还是在江中垂钓,撑竹筏追逐游鱼,都可令人陶醉神往。

 

 

 

贺江四季美

图片6.png 

▲贺江岸边上的格桑花。伍世泉 摄

沿岸山地森林面积300余亩,既有挺拔整齐,长势蓬勃的杉木林,又有丛生的灌木林。贺江沿岸山地深林的景色和情趣随季节的转移而变幻。

 

春天,绿染荒原,百花盛开。山茶花、杜鹃花、吊钟花竟相绽放,争奇斗妍;夏天,浓荫蔽日,峰要如黛,蝉唱鸟鸣;秋冬时节,碧空如洗,层林绿油,野葡萄、山梨等野果,挂满枝头,松杉淡雅,竹枝青秀。无论是驱车浏览,抑或是剪步林间漫游,均令人心旷神怡。